大家真的知道自己所算生存值的涵義嗎?還是其實連我們自己都無法解釋那些加減乘除是什麼?然而解釋出來被理解了是否就表示被認同了我們也無法得知。如果糧食危機就「糧食」去看的話好像太狹隘,而進出口又是多方原因造成的,我們只就其給的數字去表現其實出來的結果好像沒有意義,因為為什麼會有那些數值我們並沒有解釋。
就像哲偉說的,我想如果我們必須有「值」的計算或表現,這會是個需要仔細討論的部份。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無米樂」的紀錄片,或者曾看過相關報導與介紹?加入WTO後臺灣農業大受影響,農民本來有肥沃的土地能耕種,卻因為進口的關係很多土地必須休耕,而米價也相對的受大很大的影響,因為糧食危機很多稻米出產國開始限制外銷,然而台灣的土地呢?台灣的農民又得怎麼做?我們又該怎麼做?我想是不是我們能夠試著跟農民互動?
這是無米樂崑濱伯帶給我的想法,看著聽著他訴說他腳下的土地我覺得很感動,這也讓我聯想到之前反美濃水庫的交工樂隊,他們為了保護美濃的自然生態而對抗政府建立水庫因此組成樂隊為美濃努力,又看那些不曾傷害過土地的農民為了向政府抗議興建水庫,在必須省錢的情況下連夜搭車北上抗議就覺得很慚愧,他們不曾傷害過腳下的土地,相對的是無限的敬重與愛護,卻得在為了農業奉獻大半人生的現在拿已經不多的體力保護著腳下的土地,這也讓我覺得人類很自私。再看看這些農民對土地的態度與他們獨特的生活藝術,都很值得我們學習,當然不是要拍紀錄片或是創造音樂,而對我來說他們的生活、他們對大自然的態度就是一種藝術,或許我們可以在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大概是這樣吧我覺得我們如果沒有實際接觸所謂的「糧食」或是我們想提及的「環境」那好像感觸就不會太深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