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熱血幫五月六號(星期二)的討論會議:

參與討論:博喻,林佳,佩穎,怡志,嘉華,哲維,瑾沂。

林佳 說:
我們今天主要討論出一個之後執行的方向與方式 
重點是 1.延續性 2.實用性

一、輪流說大家看過布洛格的想法 有沒有什麼提案想做或是有哪些點子:

博喻 說:
我朋友,我家人知道現在有糧食危機,他們對於糧食危機沒什麼感覺,現在各種糧食一直在漲,很有可能以後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看到了三個女生的提案,我對保險箱,蠻有同感因為珍貴所以放在保險箱中。當中覺得很有義意的一點是,會再回來看。
星期日去聽瑪莉老師演講,她說到哈里森夫婦在歐洲建築物屋頂上copy草原的生態,而且展了兩年,最後是讓來參觀的人帶走一小片草地的生態。我覺得他們的延續性很好,而且來看的人,不只是看,還會參與最後變成一個實行者。重點就是當中的默化,讓來看的人漸漸變成主人。所以為什麼我看到保險箱的提議才會有共鳴。

哲偉 說:
我有看過博喻那個糧食處方箋,覺得滿有趣的。譬如說我們可以製作糧食處方箋來探討人到底需要多少的能源消耗。讓我想到之前馬利老師叫我們計算能源的部份。而大富翁那個有點大 因為要探討糧食的生產,還有運輸,還有消費,交易循環,比較難想到我們要怎麼去執行。

瑾沂 說:
我們需要討論到實用性嗎?我會想實行上呢?我覺得人口跟糧食都是一個問題,到時候沒有糧食,人類會變成怎麼樣阿?

佩穎 說:
處方簽有點意思,讓我聯想到糧食配給。沒有糧食的時候,大家都只能拿規定的吧!譬如一家幾袋米之類的。

嘉華 說:
我決得好像有幾個想法都可以合併 ,"醫院"+"保險箱"。醫院這種機構,感覺上就是比較科學,先進,所以可性度高。

怡志 說:
我在想銀行和保險箱。我覺得自動裝置要讓糧食發芽不容易,銀行的話可以跟大富翁合作,看銀行的方式能不能想有趣一點。我決得糧食銀行不錯,可以作,規模縮小到像一間商店,像印度的窮人銀行家那樣,就是銀行,但是也是商店,不但有借貸關系,有教育,還能改變一般消費模式說不定能找合作商店,可以發vip認證卡。

二、想法討論:

提案:糧食銀行+糧食保險箱

想法:
可以是展覽式文件展。就是真的去作這樣的"行動",行動的記錄和過程以文件展呈現,但是行動還是持續。vip認證卡什麼的都可以展,而且如果我們真的要做,可以不限定在美術館中,假設我們有做什麼實體的東西,在展覽時候,以"文件"+"實物"去做,或可以在外面做實體。就變成場外實體展+場內文件展。我們的銀行可以和觀眾互動,也可以試著讓觀眾留下聯絡方式(可以成為某種串聯)

我們來設定基本的存款,然後讓大家填寫東西。看每個人有能換得多少基本點,讓每個人基本的飲食基礎有一個標準。再用飲食習慣去扣除,扣光就餓死。比如吃菜的多一點,吃肉的要扣一點吃進口食物的也要扣一點,喝酒的也要扣一點,喝咖啡的也是,巧克力也是,蘋果也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都要扣點數。

三、具體做法:

-進行順序大綱-
1. 飲食習慣點診斷書+剩餘點數計算表
2. 進入糧食銀行
3. 存款
4. 提款 (如幾個月後回來看糧食保險箱)
5. 網路串連活動(歸納活動結果)
ps:所謂剩餘點數,就是還有多少糧食可吃,所以不要預支我們自己未來的糧食。可做為可換 
   得多少銀行糧食點數的依準。

飲食習慣點診斷書+剩餘點數計算表:

先請每一個人填一張糧食型態與習慣診斷書,看他可以先換得多少點數。
我們的點數如果是依照飲食或生活習慣出現的話,那或許可以拿某種習慣換得點數,因此我們必須訂一套 "規畫點數計算表"這不但可以反應出個人差異,更可以知道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點數計算的方式可能是看食物的存量,必需性或是市錢。所以要先知道吃什麼東西,是負面的…像吃到飽,吃肉,其實還是會有耗能,或是會傷身體,也就像是會造成生態影響的負面習慣,就 如:吃肉,牛肉就比豬肉扣的點數多,或是用生質能的人也要扣點,豬肉可能比雞肉扣得多,加工食品也扣得比較多。

把糧食單位化,然後有一個遊戲規則會加點,扣點。每個人吃東西的型態會影響最終所獲得的點數。我們可以從中點出糧食危機。所以如果我們訂好規則 ,就可以從自己系開始下手。也可以上網讓更多人來參與活動。

回家作業的部分:
1.要收集"食物"類型/點數
2.想表格上的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