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May, 13. =OUR GAME=

瑪悧老師快訊:
有關你們各組作品請速給我模擬或示意圖片,若有粗略的經費估算最好一併給我,週三我必須交出給台北雙年展了。
瑪悧老師建議:
方便操作,不要太複雜。

怡志:
我們那時候跟瑪悧老師討論是想說一種「新銀行的概念」,有點類似商店或跟商店合作。我們那時候討論出的一個「存摺」的部分,看我們平日消費習慣的某些消耗。
先前討論的時候不是有要「扣點數」,所以本來我在腦中的想像是「串聯學校週邊的商家」一起合作,當參與的人去消費時可以拿著一本護照(認證卡、統計表之類的)由商家扣點數,最後扣到完。但是前提是我們必須把我們統計出來的能源消耗與污染什麼的遊戲規則發給商家。行動本身就是一件作品。
我認為,雖然我們有一部分在網路上操作,但是有很多辦信用卡的業務都會在街頭或賣場弄個攤位桌子,我們也可以這樣做,瑪俐老師建議我們在活動中心弄一個這樣的服務台。

林佳:
作品呈現方式:
1、網路
2、展場中的實體呈現
3、串聯實體商店運作
4、做成行動藝術
耳機、哲偉:
串聯實體商店運作、網路、展場中的實體呈現三者結合

耳機:
銀行保險箱以實體在展場呈現

林佳:
我們先把大方向訂好,再討論細節吧,這樣可能會比較快,別忘了我們明天要有東西出來唷!

博喻:
可能是經過某幾個有關糧食概念和糧食的問題,做成一種遊戲,然後將一些過關而存活下來的人,讓他們可以將某個東西放入銀行保險箱,讓他們之後可以回來看成果…
針對上次開會的「具體做法」:
1. 飲食習慣點診斷書+剩餘點數計算表
2. 進入糧食銀行
3. 存款
4. 提款 (如幾個月後回來看糧食保險箱)
5. 網路串連活動(歸納活動結果)
ps:所謂剩餘點數,就是還有多少糧食可吃,所以不要預支我們自己未來的糧食。可做為可換得多少銀行糧食點數的依準。

林佳:建議減少程序
哲偉:會有多少人在幾個月後再回來看?對提款不懂
博喻:對糧食保險箱模糊,對提款不懂
林佳:提款是說回來看自己存入的東西
(保險箱概念初略版)

耳機:
建議診斷書可做成心理測驗,怕填表格會太無聊。
心理測驗:就是一步一步進入我們設計的流程內吧,心理測驗後會有剩餘點數,剩餘點數存入和存出的部分我比較有疑慮。

林佳:
做成遊戲,不要搞實體。建議先發展一個概念,我是想說若專心做好一樣東西,我們之後還可發展別的。我們可以分兩代,一版是網路 等更明確後發展實體。

改成遊戲的想法:
林佳:
舉例目的: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遊戲方式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並且正視自己與生態鏈與糧食危機的關係。「虛擬糧食銀行-生存遊戲」

討論:
1. 利用上線做紀錄(計數器)就不用想到要回收的問題了。
2. 耳機:要如何使參與民眾每天都會想要上網?把每天的食物都放上去才知道未來會怎樣
3. 嘉華:像在預言,比較會有深刻的感受
4. 瑾沂:時間間距可以縮短
5. 虛擬人物:自己虛擬糧食
6. 遊戲規則簡單版:了解飲食習慣與糧食的關係進階板:自己可以來種種看糧食
7. 林佳:2***年生存手冊-ㄧ個你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8. 耳機:糧食危機,試試你可以活多久
9. 瑾沂:有獎勵嗎?遊戲本身要有很大的變化
10. 時間間距縮短,則必須了解糧食的漲幅(價格或產量)

遊戲簡單版:
林佳:
測試基本的飲食習慣可以設個升級制度 比如說調整了某個習慣會有新的生存指數,有了新的生存指數就可以繼續玩,人物還可以來個環島之旅(可搬出張大嘴游臺灣那個版本),藉由環島也可以了解各地美食的製造的碳揭露或是耗能。
我建議可以快點看到初步結果,網友可以上線玩的時間未必會那麼多,建議可以花幾十分鐘就可以理解我們在談什麼。有興趣的會玩到進階版。
博喻:
是不是可以設計成很多商店,吃東西的店…然後看妳能不能成功活著走出那間店…要吃到對的東西,或是一個挑戰,看能不能到下一間店。
我目前想到具體的想法是要一關接一關,一關不能太長,要慢慢變難,這樣才會讓人想接下去,很多一關都是差不多一分鐘,一分鐘會被趕出站,因為客人太多了。
嘉華:遊戲時間不要長,大家才會想玩。


瑾沂:
遊戲中是否有自己種糧食?
可以用自己種植糧食自給自足,和自己用化學成分調配營養食品或者食物作為對比,我覺得有點諷刺,如果真的沒有糧食我們就得靠一顆一顆藥丸獲得營養了。還有因為現今很多食品是藉由加工而成,而很多化學成分容易致癌,且在製造過程中會汙染環境,例如:土壤、水、空氣等,這樣反而使可耕地更少,遊戲中我們可以知道利用天然的方法去種作物和用其他科學方法的差異(可用加減分),例如基因改造、或施用太多化學肥料而降低土壤肥沃度,因而減低其孕育作物的能力,這些都有可能降低生物歧異度,例如現代農業上就容易偏好少數幾種穀物而栽種,例如1845年愛爾蘭馬鈴薯歉收,造成飢荒,是因為當地大量種植的一種馬鈴薯對枯萎病沒有任何抵抗力,有很多類似的例子顯示因為基因缺乏抵抗力造成極大的損失。
販賣種子大公司:降低生物歧異度,因為只賣少數幾種種子(基因一致)
因為基因一致,也就是基因歧異度低,那麼一但發生疾病、蟲害或氣候異常,到作無法收成就必須挨餓了。
我想到我們遊戲的情境可以由我們控制,也就是藉由發生一些變化去檢視他們的行為(進階版的種植)是否正確,他們是不是只種植單一作物、或者只種植消費性的經濟作物而非糧食作物之類的。
相關資料:對在同一區域的物種來說,區域面積減少10%,就只有一半物種活得下來。19世紀以來83%蘋果品種都消失了,消失的梨子品種有兩千三百種。人類所需的熱量有90%由三十種植物供應,一半熱量由其中四種供應。

林佳:
暫定標題:糧食危機,試試你可以活多久
1.目的:
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遊戲方式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並且正視自己與生態鍊與糧食危機的關係。
2.遊戲規則:
簡單版:
先用基本的心理測驗 算出自己的基本點數
進階後:
虛擬環境:糧食危機下的台灣,一天為一個月,每個月糧食都有漲幅。
虛擬的養自己:以自己的飲食習慣養自己。
虛擬的養食物:發現物種
3.現場呈現方式(假設到美術館或活動中心)
將蒐集到的資料匯集成台灣EX100人的生存值(大約數據)配合我們的虛擬環境作輸出或現場螢幕投射
4.預算:遊戲網站設計費5萬、制作費5萬、展示陳設費5萬

沒有留言: